就餐礼仪作为家庭礼仪的一部分,是很多父母在教育过程中都要关注的重点。假如一个孩子连吃饭都没规矩的话,更别提做其他事情,日后也非常难有所收获。父母想要让孩子培养好的就餐习惯,第一就要从自己做起,在家树立严明的规则。
用餐礼仪及需要注意的地方
1、吃饭时,不需要筷子在盘子里翻菜,夹到什么是什么。
2、感谢其他人帮自己倒水时,应起身弓腰,用手扶住杯壁,以示礼貌。
3、吃饭时不应抖腿。
4、隔着座位给其他人递东西时,从其他人背后绕过去,不从其他人眼面前递。
5、在其他人家做客时,饭后主动帮着整理餐桌,收拾桌面,抹布方向朝自己内侧。
6、去其他人家做客时,礼貌的夸赞主人做的饭菜可口。
7、擤鼻子时注意遮掩一下,假如声音较大,要去厕所,不要当着众人面擤。
8、吃饭不吧唧嘴,不剩米粒、不将筷子竖立插在碗里。
9、吃饭时不挖鼻屎、抠指甲。
10、不把自己喜欢吃的菜往自己身边挪。
十1、面对不喜欢吃的菜,不需要话语或表情极力表现出强烈的厌恶,照顾到其他人的情绪。
十2、与其他人敬酒,尤其是长辈或领导,应压低我们的杯沿,以示尊敬。
十3、菜离自己较远时,要站起来夹。
十4、假如桌子上有转盘的话,不要迅速转动转盘,要缓慢转动,尤其是其他人在夹菜时,照顾到其他人,慢慢转动,以免让其他人尴尬。
十5、夹菜时,筷子上不要沾上米粒、面条之类的食物。
让孩子学习餐桌礼仪好处多多,以下几个方面是最明显的:
1、会让孩子更受青睐,增强孩子的自信心。
礼貌得体的孩子是非常受人们追崇的,餐桌上总会遇见大人的夸奖,这种夸奖会让孩子感觉自己非常出色,内心的自我认知度明显提升,会让孩子更自信。
2、有益于儿童获得新常识。
孩子在餐桌上好美味饭会让他们接触到各类型型的食物,从而获得更多的常识。用餐前,孩子可以通过感观认识食物的名字、颜色、大小、形状,通过品尝知道不同食物的味道,有益于孩子获得新的常识。
3、会让孩子看上去更有教养。
孩子是爸爸妈妈的影子,想了解孩子的爸爸妈妈是哪种人,看他的孩子就了解。孩子就像爸爸妈妈的名片,假如孩子在餐桌上表现得彬彬有礼,无形中会帮助爸爸妈妈提高我们的软实力。
4、促进孩子情绪情感的发育。
好的用餐礼仪不只保证了用餐的水平,而且长期熏陶会有益于促进孩子健康情绪、情感的培养。比如在用餐时,可以鼓励孩子推荐食物,如此不只会使孩子获得好的情感体验,还可以训练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,有益于社会性的进步。
5、有益于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。
吃饭时不可以一心二用,不可以说话、不撒饭粒、不能发出咀嚼的声音,诸这样类的用餐礼仪可以让孩子打造规则意识,让孩子了解有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,什么事情不能,从而有益于让孩子培养按时起居、规律生活等好的生活习惯。
那样,父母如何做,才可以让孩子拥有餐桌礼仪意识呢?
1、奖惩分明
为了能快地促成孩子培养好的就餐习惯,父母可以为孩子筹备一些奖惩工具(如小红花和贴纸等),假如孩子在就餐过程中表现好的话,那样父母就能给予孩子适合的奖励。
假如孩子哪儿做得不好,父母就应该准时指出,让孩子改正,并给予肯定的惩罚。
2、以身作则
大家都了解,孩子在大多数状况下,都是和爸爸妈妈一块就餐的,而在这个过程中,孩子自然会将爸爸妈妈当作是学习的范文。因此,父母在进餐的时候,自己第一应该将不好的的就餐习惯改正过来。
比如吃饭的时候不交谈、不嬉戏打闹、不挑三拣四等,只有自己先给孩子做好榜样,才可以让孩子掌握基本的餐桌礼仪,并得到大伙的尊重。
当然,让孩子培养餐桌礼仪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,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,父母应该按部就班地对孩子进行指导,以鼓励为主,惩罚为辅,才可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。久而久之,孩子自然也就会成为餐桌上的“小绅士”、“小淑女”。